“双减”之后,莫忘解教师“后顾之忧” | 评论
民小编说
“双减”强化了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。无论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还是做好课后服务,教师都是主力军。从9月1日开学起,义务教育实行课后服务实行全覆盖。如何保证课后服务高质量可持续?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,做好教师工作,解除教师“后顾之忧”,是当务之急。这里面,工作安排、时间调整、保障服务都大有学问。一起来看这篇文章支的招。
时下,各地如火如荼进行课后服务。完善课后服务新格局,努力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,是一件顺民意,暖民意的大事。解决社会民生期待的“燃眉之急”,莫忘解决老师们的“后顾之忧”,学校积极管理调节教师团队整体工作节奏,让教师不只是负重承载者,更要帮助教师理顺心气,厘清步调,清晰重组校内格局,才能推动课后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。
01
组队优化:负担不重,创生可持续性
负担不重,才有可持续性。纵览课后服务师资安排,多以“谁先进谁上”“谁年轻谁上”“谁合适谁上”三类特点为主,不妨主动选择“师资轮值,全员参与”的轻装上阵模式,开放报名,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学科教师都有机会来参与尝试。舍近求远,为了长远。“谁合适谁上”的模式选择,难在稳定质量,难在过程管理。让更多符合条件的老师参与进来,开设更加丰富的课程,虽然会增加管理的负担和难度,但是这种均摊择优式的“负担值”,既能丰富提升课程质量,亦可减缓部分教师担纲的值守压力。
学校还可多方尝试广开人力渠道,招募条件适合的家长义工资源和社会力量资源,丰富编制吃紧带来的新服务困境,让课后服务成为开放的共同服务场,让“家—校—社”的常态联手协作,丰富课后服务的师资编配,智慧破解教师整体负担问题。
02
时间优化:改变节奏,创生新平衡感
今天的“管”,是为了明天更好的“理”。下班时间大段后移,或将带来教师群体精力分配的新困境。学校管理,须积极审视延长托管时间后的实际困境,主动作为,破解教师群体的“时间管理荒”的引导问题。
学校管理不妨主动再梳理教师常规工作进行,对各类工作例会和学科教研,进行时间的优化编排;主动减少九月的各类事务安排,给到老师时间适应工作节奏的新常态;主动减少九月的各类测试比赛安排,努力不因竞赛安排而催生校内时间安排的“内卷”,平稳建设工作节奏的新常态。
同时,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群体的时间管理的优化引领:教学业务上权衡利弊精简做,减少因为“机械布置”导致的“机械批改”的时间,减少大包大揽带来的单兵作战的时间,减少啰嗦沟通占去的课后休息时间。改变教师工作的用时惯性,强调重视每日的行动规划,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,集中处理事务工作。鼓励教师扎实修炼时间管理的内功,重新组阁“教师一日时间表”,把工作时间的用度方式,明确管起来,才能有望获取新的平衡。
03
保障优化:优化服务,创生新幸福感
教育就是做服务,社会需要教育人的服务。学校亦应有“双肩挑”的统筹思路,一肩挑社会服务的规范创新,一肩挑对教师团队的服务保障。
条件允许的学校,校内的餐厅准备下午托管前的餐点,托管下班后的“平价放心菜”“平价晚饭盒”,解决老师新常态下班时间带来的家务无暇应对问题。用细节关怀,来切实保障教师群体以更好的精神面貌专注服务、投入服务。
不要忽略细节,双减文件中提倡大胆探索弹性工作制。学校也可顺应要求,积极作为,在保障教学秩序的前提下,推出教师幸福工程的组合拳。如,通过错峰编排,给出轮值服务教师的弹性休息时间;通过“调休条”等举措,给出教师解决家务事的“便民小幸福”;通过工会关怀等细节,来推进困难教师的关爱行动,让老师可以步调从容,开启有质量的服务。
教育是继往开来的事业,要趋合时代,适应潮流,更发扬文化,关心人的发展。教育人要做趋合时代的服务者,敢于善于勤于细思量,广纳资源引流协作,大胆审视内部变革,努力推进智慧服务,探索“便捷轻负,有持续性”的课后服务路径。
教育行业是各条战线倍加关注的领域,处处皆关系民生。用心用情用智用力,才能把好事办好。教育人要始终坚持顺势而为,主动作为,要有打破平衡后,再建设新平衡的胆量与智慧,把握好情绪与行动节奏,解决落实课后服务的“燃眉之急”时,不要忽视教师端的“后顾之忧”,才能将课后托管的福利切实稳健落地,推动师生共同经历,彼此滋养,找寻有成长感的校园生活。
(作者系杭州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)
文章作者 | 田冰冰
微信编辑 | 王晓琪
责任编辑 | 施久铭
推荐阅读